假如1979年中蘇戰爭爆發,中國靠什麼抵禦蘇聯坦克洪流的入侵 - npnt

【科羅廖夫談軍事欄目第314期】60後和70後那一代人,小時候最擔心的事情之一,就是一旦蘇修入侵,東北或者華北守不住。1979年初,中國對越南發動了自衛反擊戰,恨恨地教訓了越南這個蘇聯在亞洲的打手和馬前卒。對越自衛反擊戰發起後,中國北方的部隊都進入一級戰備狀態,與前蘇聯、蒙古接壤的瀋陽軍區、北京軍區、蘭州軍區、新疆軍區均按照預先號令進入臨戰,四大軍區的乙種步兵師補充人員裝備擴編為戰時甲種師,各野戰軍離開營區進入野戰地域,先後動員了200多萬部隊,主要是為了防止蘇聯對中國的突然襲擊。

那麼,假如1979年中蘇爆發戰爭,比較落後的中國軍隊靠什麼來抵禦蘇聯龐大坦克洪流的入侵。我們先從武器談起。

先看一段這樣的描述:1980年,中蘇戰爭爆發後第二年的六月十日,清晨,裝備著進口西方武器的中國軍隊沿著從玉田(位於北京以東約一百公里)向東延伸的公路上投入了主力部隊十個師,向蘇軍展開反擊。在玉田正面同中國軍隊對峙的蘇軍第八十六摩托化步兵師的烏拉基米爾少將嚇破了膽。因為沒有想到中國會這麼快地轉入反擊:「中國人是發瘋了麼,是不是想集體自殺呀?」。

他命令全體官兵立即投入防禦戰,從距離2500米遠的地方接連不斷地發射著薩格式反坦克飛彈。五個小時以後,這個師遭到中國三個坦克師的猛攻,幾乎全軍覆沒。突破第一道防線後,蘇軍的防禦就弱了。

三天以後,中國軍隊的先頭部隊已到達灤河一線。從玉田到灤河的開闊地里,燒焦了的蘇聯T-72坦克、BMP步兵戰車和BTR60裝甲車呈現出一片悽慘的景象。這些基本上都是靠雷射制導炮彈擊中的。「這麼多蘇聯坦克的殘骸過去未曾見過。用雷射制導炮彈把坦克消滅掉,我們中國坦克就不需要參戰了」。行進在公路上的中國坦克兵,一面說著笑話,一面向東挺進。這種從容勁和歡樂的表情是很久以來沒有過的。

【科羅廖夫談軍事欄目第314期】以上這段,並非筆者杜撰的內容。這是日本著名軍事評論家和軍事作家久留島龍夫,在1979年出版的軍事小說《明斯克號出擊》里的內容,小說敘述蘇聯在1979年發動戰爭,入侵了中國,第三次世界大戰隨即爆發。中國軍隊一開始猝不及防,武器和裝備都落後於蘇軍,在蘇軍坦克化洪流和先進戰機的打擊下,損失極大,被蘇軍攻打到華北地區,北京險些失手陷落。戰爭持續一年後,解放軍在西方武器的支援下,打敗了蘇軍的機械化部隊。

當時西方國家援助中國的一種很重要的武器就是銅斑蛇雷射制導炮彈。小說《明斯克號出擊》出版的時候,這種炮彈還在美國進行靶場試驗,尚未定型,更談不上裝備部隊。但小說作者卻把它當成了改變戰爭進程的超級武器。

在80年代中期,美軍大規模部署「銅斑蛇」雷射制導炮彈時,恰逢中國和西方國家處於蜜月時期,中國也被稱為北約的「准成員國」。中美兩國在軍備和武器技術領域交流頻繁,從戰鬥機、直升機到雷達、飛彈技術,美國似乎沒什麼不可賣的,中國也似乎沒什麼不可以買的,以至於鄧小平在接待美國國防部長時說過:「假如美國有勇氣出售F-14截擊機,那麼中國就有勇氣購買它」。此話登載在80年代初的《參考消息》上,一度引起蘇聯的情緒不穩定。

出於對蘇聯大規模裝甲力量的恐懼,80年代末期,中國軍隊曾派出代表團赴美國,細緻的考察過「銅斑蛇」制導炮彈技術,並打算少量引進,但還未等進入實質操作階段就被打斷。但中國也因禍得福,於90年代從俄羅斯引進了比「銅斑蛇」更加先進、性能更好的「紅土地」雷射制導炮彈,並於2000年國產化,成為我軍地面炮兵精確打擊的主力彈藥。

在1987年1月,美國國防部還發表的一份聲明說,美國政府準備向中國出售價值6200萬美元的四套跟蹤火力反炮兵雷達和為炮兵偵察兵配套的無線電設備。這些設備能使中國軍隊從對方炮彈的軌道測出對方炮兵群的位置。中國還派出軍事人員赴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的塞爾要塞進行操作訓練。這種現代化的雷達設備,印度就一直想要購買,但直到2009年才被美國政府批准採購,由此可見80年代中美兩國在防務領域的深入程度。

從1958年起,中國軍方就很擔心我們無險可守的華北平原,那時候首都北京面臨兩個戰略方向的威脅,一是敵人的機械化部隊從渤海登陸天津塘沽,可以在一晝夜內直撲北京,沿途無險可守。二是張家口以南,再到八達嶺,就這麼幾條防線,戰略上沒有縱深,也是一馬平川,如駐西伯利亞和蒙古蘇軍坦克部隊突破張家口山地防線,那麼北京就會立即失守。1967年中央軍委提出在華北平原堆築滿足300個步兵師使用的人造山,每座山造價高達5000萬元。

如果中蘇爆發全面戰爭,解放軍空軍的轟-5和轟-6轟炸機會從海拉爾機場起飛,直接突擊蘇聯西伯利亞鐵路沿線的編組站和重兵集結地。為了彌補轟炸機突防性能不足的缺點,中國甚至為此研製了一種戰術氫彈,綽號「西伯利亞單程快車」。1970年4月,中國空軍和320廠開始執行代號119任務,該任務通過改裝強-5強擊機為核攻擊機,攜帶核彈執行攻擊蘇聯境內重要目標。強-5核攻擊機可以從海拉爾機場起飛,突擊後貝加爾的蘇聯戰略薄弱地帶、西伯利亞鐵路沿線編組站和重兵集結地。

1970年8月,強5特種武器機首飛,隨後完成6架強5特種機的改裝並交付部隊,1972年中國實施了一次強-5強擊機地空上仰甩投氫彈的試驗,這是我國首次投擲小型氫彈的實彈。

當年的解放軍是很有亮劍精神地,我軍還在位於西伯利亞鐵路至中國邊境最近的大興安嶺山區,修建了布素里要塞,這是一座是可供方面軍級別作戰的大型後勤基地。具體是幹啥用的,地球人一看谷歌地圖就明白了。

2014年1月,軍委主席視察瀋陽軍區邊防九團三角山邊防一連,這個連駐守的陣地不遠處就是神秘的布素里要塞區,蘇聯人過去曾稱之為「嘎仙洞軍事基地」。該基地占地25平方公里,1967年開始建設,曾經是亞洲北部最大的戰爭前進基地,擁有亞洲最大的地下油庫和武器庫,以及龐大的能直接開進火車列車的地下飛彈庫和武器彈藥倉庫群,可以保障方面軍級別的戰役軍需。

布素里要塞群屬於進攻型後勤基地,這裡距離蘇聯西伯利亞大鐵路的咽喉地帶——後貝加爾車站只有二百多公里。由此可見,解放軍當年並不只是被動防禦,一定是有戰爭開啟以後,殺出國門,掐斷西伯利亞大鐵路的計劃,布素里要塞區就是具體落實並實施的明顯例證。

【科羅廖夫談軍事欄目第314期】後貝加爾的地區是漫長中俄邊境,俄方最薄弱,最容易被突破的地區。如果中蘇戰爭爆發,解放軍一定會主動出擊,突擊後貝加爾的蘇聯戰略薄弱地帶。

後貝加爾車站有多重要,我們看看俄軍首次在遠東部署第4++代新銳戰機就知道了。2015年5月俄羅斯在外貝加爾邊疆區組建了一支由最新一代戰機蘇-30SM戰機組成的航空團。俄媒體稱這是俄羅斯的第4++代戰機首次編入俄空軍作戰部隊,同時也是俄軍4++先進戰機首次部署遠東。該航空團的駐地位於後貝加爾邊境區南部,南接蒙古國,東側與我國內蒙古接壤。

讓我們再看看蘇聯方面。儘管在七八十年代中國總是指責蘇聯在中蘇蒙邊境陳兵百萬。但是實際上那時候蘇聯在西伯利亞和遠東的武裝力量並沒有對華發動全面戰爭的能力。

首先是薄弱的交通基礎設施限制了蘇軍的戰爭力量。遠東地區的補給命脈——貝阿鐵路在1986年才修成雙線,在這之前西伯利亞大鐵路都是單線的,運力無法滿足百萬蘇軍的後勤需求。在1985年,蘇聯遠東軍區一共只有18個師,再加上西伯利亞和駐蒙古的幾十個師,這些部隊理論上應該有一百萬員額,但實際上多是簡編的很差的不滿員師,戰鬥力遠不能跟蘇軍的西方集團相比。

蘇軍總參謀部和遠東方向總司令戈沃羅夫大將當年都曾做過評估,蘇軍對瀋陽軍區做戰略突擊,需要二個方面軍,另外還需要一個額外的方面軍對北京軍區做戰略牽制,以一個方面軍50萬人計算,就是150萬軍隊。要保障如此龐大的軍隊作戰,除非有中國現在的鐵路運營規模,要不然就靠西伯利亞和貝阿鐵路那點運力,猴年馬月才能完成部署。

圖片:戈沃羅夫大將的墓地。戈沃羅夫大將是八十年代遠東最有權勢的俄國人,1980年開始任蘇軍遠東方向總司令,畢生與一個10億人口的鄰國人民為敵,他在任時的管轄地域超過1100萬平方公里,指揮後貝加爾軍區、遠東軍區、太平洋艦隊和駐蒙的41集團軍,組織協調蒙古、越南、寮國、柬埔寨部隊統一行動。他爹是元帥,衛國戰爭時曾任列寧格勒方面軍司令。

圖片:這是蘇聯利納高速公路經過的騰達市路段,開春時翻漿的慘狀。騰達市在俄羅斯阿穆爾州西北部,是個戰略交通要地,阿穆爾-雅庫茨克公路幹線上的大型轉運站。是俄羅斯遠東鐵路騰達支線的中心,貝阿鐵路上的交軌站,該市將西伯利亞鐵路與貝阿鐵路連通接軌,所以被稱作貝阿鐵路的首府。

【科羅廖夫談軍事欄目第314期】中國東北幾個大城市都是工業城,而且要塞化,想速戰速決不太容易。蘇軍從滿洲里經海拉爾—齊齊哈爾,沿鐵路突擊完全要塞化的哈爾濱,會遇到極大困難。要塞化的哈爾濱對於蘇軍來說是一個重大的障礙,遠東軍區的18個師在這裡必然會遭到重大損失。改革開放以後,隨著大量資料的解密,人們才知道哈爾濱的要塞化程度,這座城市堅固的令人難以想像。

很多軍事學者描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哈爾濱地區的軍事防禦,都認為中蘇戰爭打響後,中國必然放棄哈爾濱,認為哈爾濱地處中國最北方,如遭到蘇聯入侵,會受到蘇軍從西部海拉爾方向、北部黑河方向和東部牡丹江方向的三面夾擊,孤立無援,所以防禦難度極大,在軍事上屬於少許抵抗就放棄的地區。但如果從哈爾濱地理條件、蘇軍進攻規模和當年我軍備戰規模看,我們恰恰可以堅守哈爾濱。

當年的哈爾濱擁有最完善的軍工體系,大量的國防院所和兵工廠,能獨立研製和生產轟炸機、直升機、地空飛彈、航空炸彈、空地飛彈,坦克和裝甲車、自行火炮,重型牽引火炮,各種大口徑彈藥。

當年的哈爾濱,還擁有龐大的訓練有素的民兵組織,1978年統計,哈爾濱有民兵125萬,其中基幹民兵就有73萬。編制291個團,29個高炮連,55個地炮連,210個迫擊炮連,144個重機槍連,120個反坦克火器排,155個打坦克爆破班。

哈爾濱還擁有最堅固的防禦工事,以7381和03/04工程為代表的地下堡壘群,是東方的史達林格勒,鋼鐵堡壘,侵略軍的墳場,定叫蘇修有來無回!

即使蘇軍用戰術核武器把地面建築全部轟平,也不會削弱抵抗程度,進出黑龍江省的幾乎所有鐵路和公路都經過哈爾濱,所以打不通哈爾濱,蘇軍不能南下。哈爾濱周圍地形比較崎嶇,有許多咽喉要道。

例如這個濱綏鐵路張廣材嶺的虎峰段,在哈爾濱和牡丹江之間,虎峰是哈爾濱至綏芬河邊境之間的兩個戰略要地之一,高差極大,險峻異常,火車過隧道,還要順著山體蜿蜒而上。過去通過虎峰的公路,每到冬季結冰期,南方司機通常都不敢駕駛,甚至有專門代駕賺錢的本地司機。

中國東北的交通還有個特點,哈爾濱、長春和瀋陽三個大城市被一條鐵路線連起來,攻克一個才能攻克下一個,即使蘇軍攻克了哈爾濱要塞,他們還將面對要塞化程度同樣高的長春要塞,然後才是瀋陽。所以很有可能蘇軍會在東北的三大要塞抵抗下將血流干,保守估計蘇軍打不下長春,樂觀一點,他們連哈爾濱都過不了。

如果駐蒙蘇軍的十幾個師,從二連浩特方向經張家口進攻北京,或直取山海關封閉東三省,也顯然不夠,當時蘇聯的重點是砸爛西歐,在遠東地區是採取守勢。西伯利亞、外蒙的鐵路和公路交通情況,也無力支撐蘇軍的重裝突擊集群快速前出,遂行大縱深作戰所需的後勤保障。

所以,1979年的中蘇兩國,都是麻杆打狼兩頭怕。在蘇聯解體後,中俄雙方才發現當年都高估了對方!

npnt 沒圖沒真相 求真相

喜歡?給個讚吧 :)
網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