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耐挫力差,用5個方法調整 - npnt

孩子耐挫力差,用5個方法調整

提早培養孩子"自己想辦法"的能力

有一次,我看到幼稚園裡有個孩子找不到室內鞋,哭著跟老師求救。我原先以為,老師會跟這個正在哭的孩子說,好!先不哭,老師幫你找。結果,老師蹲下來跟這個孩子說:你得自己先想想看,你剛剛都去了哪?我等你不哭,才能陪你一起去找找!小小的動作,點出了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不同,要是爸媽,我們可能都會幫孩子做好,可是老師們卻總是找出孩子還有哪一步,可以繼續往下做,再進一步決定要不要幫忙。2015年的PISA(學生能力國際評量計畫),將加考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長大之後,要能團隊合作,要有問題解決能力,可能決定於大人們從小怎麼教他們。

現代人孩子生得少,大人不僅疼愛有加,甚至處處遷就,完全以孩子為中心。不過,孩子上了幼稚園之後,必須與同儕在對等的基礎上相處、競爭,非但別人不會讓他,更不保證他永遠都能獲勝。因此,有些孩子處處想搶先,遇到挫敗或可能失敗時,就開始亂發脾氣、哭鬧耍賴,這種情形在獨生子女身上尤其常見。

沒有人喜歡失敗,但要如何協助孩子了解「勝敗乃兵家常事」,從中轉換為正向的進步動力,是父母必須培養、落實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工作。畢竟,家庭生活也是團體生活的一種,若從小建立尊重、輪流、分享、禮讓、輸贏不代表一切等觀念,孩子進入不同的團體生活時,自然會尊重、禮讓他人,也能以平常心看待輸贏。

輸不起,總是要爭第一,有幾個方法引導:

培養耐挫力,有幾個重要的做法: 

一、陪孩子閱讀相關主題的繪本。

我經常透過故事主角的經驗,讓孩子了解輸贏是很平常的事,沒有人會永遠勝利,失敗了也不是世界末日。我也常常分享自己的失敗經驗,可以發現,孩子會聚精會神的聽,這比一直教他們"輸,有什麼好生氣的!","做不到有什麼好哭的?"的教法,還要更有效。

   

二、經驗分享。

父母可以分享自己的失敗經驗,以及再次努力的過程與方法,讓孩子學習如何從失敗中重新站起來。 

三、不要直接指責、或否定。

孩子遇到挫折時,避免指責、嘲笑,否則可以讓孩子的得失心變得更重,自信心也會到打擊。例如有時候,你會說"這有什麼好哭的?","這又什麼好不會的?","這又什麼好逃避的?","哪有小孩像你一樣?",其實這些語言,真的無助於事,有時候孩子反而會覺得,你真的很不了解我的感受。

孩子有求勝的心其實不是壞事,父母不應該直接否定孩子,而是要給予鼓勵與同理,例如,應該說"我知道...","我了解...",讓孩子先打開耳朵傾聽,才能進一步,讓他知道失敗沒關係,勇敢的找出原因並改善,再接再厲。 

四、陪孩子玩一些益智類的遊戲。

例如五子棋、跳棋、大富翁、接龍等,是很不錯的方式。在過程中,孩子必須遵守遊戲規則,學習到輪流的概念。 且遊戲本來就有輸贏,透過遊戲的方式讓孩子習慣,久而久之就能以平常心看待。

   

五、主動讚美、肯定孩子在過程中付出的努力。

告訴他「雖敗猶榮」,讓他漸進的了解過程比結果來得更重要。

文章來源

npnt

喜歡?給個讚吧 :)
網友推薦